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语文教案 篇2一、导语引入
《红楼梦》是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之一(其他三部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古代小说发展到《红楼梦》,标志着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红楼梦》的这一光辉成就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去研究它,后来形成了一门学问,叫“红学”。有人戏言“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一大批人”。其实“红学”并不神秘,如果立志研究它,我们也可能成为“红学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表明我们班的“红学研究”正式起步了。
学习这一课,单元学习的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我认为这里的语言,既包括人物对话语言,也包括描写语言。要把握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不要忘了宁国府上房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世事”“人情”上找到解读的途径。
二、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情况。
1.这个片断中主要写了哪些人?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回答:
①详写的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
②略写的人物──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等;
③实写人物──贾母、王熙凤等;
④虚写人物──贾政、贾赦等;
⑤单独写的人物──贾宝玉、王熙凤等;
⑥群体写的人物──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
引导学生总结这样写的好处:突出重点,变化多姿。
2.了解这些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出示贾府人物关系表)
(二)这么多人物,如果一一介绍出来,一定会很散乱,也很罗嗦。曹雪芹用的是一个什么办法呢?
提示:把全部人物介绍放在林黛玉的视角中去写,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呈现出来。
(三)读了这个片断后,印象最深或者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
王熙凤出场 贾宝玉出场
三、合作探究
1.老师作鉴赏示范
①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连续用几个“半旧”看似平常,实际大有深意,为何不是“全新”?为何不是“全旧”?
赏析:“全新”给人的感觉贾府是一个暴发户,“全旧”给人的感觉贾府是一个破落户,半新不旧正是贾府的现状。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佐证。
②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林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宝玉问黛玉:“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赏析:回答贾母以后,林黛玉感觉有点失口,所以回答宝玉时迅速改了口,紧扣开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寄人篱下,为人谨慎。
体会:在文学作品中有矛盾、反复出现、突然变化、没有说完等等语言细节处往往是欣赏研究的突破口,我们应该抓住不放。
方法:①抓住特征定好点,②去掉原文看一看,③前后换位作比较,④瞻前顾后寻根源。⑤.利用积累找佐证,⑥借鉴他人学经验。
2.集中鉴赏王熙凤出场片断。重点仍然是人物形象和语言。
要求:
①朗读“一话未了……王夫人一笑”。
②自己选择一个专题(或者叫一个鉴赏点)。
③交流时先介绍鉴赏点。
四、交流成果
要求:
根据鉴赏点在课文中的位置先后排列出交流的顺序,选点在前的先发言,请同学们倾听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在鉴赏中引导学生注重体验。
提示:
①王熙凤出场(人未到,笑先闻):在贾府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②王熙凤的肖像(珠光宝气,极力铺陈):穿着俗气,内心空虚;外表美丽,实际刁钻狡黠。
③贾母对王熙凤的态度(破落户,凤辣子):宠爱有加。
④王熙凤对林黛玉的评价(标致人物,嫡亲孙女,拭泪而笑):阿谀贾母,讨好三春,吹捧黛玉,狡猾虚伪。
⑤王熙凤吩咐佣人(只管告诉我):暗示黛玉,地位特殊。
⑥王熙凤找缎子(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表面关心黛玉,暗地讨好姑母。.
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每一点看法;教师不下结论,重在引导,及时点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消除学生学习任务中的负担感,让他们获得的只是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对话
1.从下面选择一个开头, 给王熙凤作一句话评价。
①贾母眼中的王熙风是一个…< ……此处隐藏12281个字……习看图拼读词句。认读"西、瓜、下、木"四个字。
1.使用课件先后出示"菊花"图画、词语和音节:分别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拼读?"
2.问j后面的韵母是什么?(巩固ü的去点规则。)
3.使用课件先后出示"佳佳霞霞骑木马"的图画、语句和音节,分别问: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吗?"
"看着音节试着读读书上的这句话。"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用我们学过的汉语拼音不仅能识字,读词,还能读句子了。
5.今天有几个我们的新朋友想让你们记住他们,看看你们行吗?使用课件让文中的西、瓜、下、木分别闪烁并跳出,让学生认读。
(四)语文实践活动:
1.猜声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知道的汉字中,哪些字音的音节中带有j q x这几个声母,然后说一句话让同学猜声母。猜出的同学,举起手中响应的声母卡片,如:七、鸡、气、假、卡、喜、戏、习。
2.表演:分组排练j q x与ü相拼时的情景。
3.这个字对我说: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和想到的。可以提醒学习时的注意问题,也可以介绍自己,还可以说联想到的句子和词语及字的构成方法,学习这个字的好方法,等等,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互动学习。
4.写一写:制作寻宝游戏,在路途中设置一些音节的拼音练习,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行进,正确填写者继续前进,最后夺得胜利,如填写音节:
j-ī ( )
x-ī ( )
q-í ( )
j-ü ( )
q-ü ( )
x-ü ( )
g-u-ā ( )
x-i-à ( )
(五)读书:老师带读,学生指读,互相检查。
[此处设计意在体现从整体入手,最后回到整体,同时加强读书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教案 篇9课时目标:
1、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2、进行说话联系,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
3、品读美文,激活思维。
教学重点:
指导背诵、说话练习。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指导背诵第4、5自然段。
1、激发兴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丽的二泉边倾听泉声,心潮起伏,用琴声倾诉了满腔的情怀。读了第4、5自然段,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出来。
2、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按先环境描写,再任务内心活动描写(他想起了......想到了......听到了......)的顺序背诵。
自由背,齐背。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3、指导背诵第5自然段
顺序: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琴声的内涵。
引背,自由背。
二、朗读课文,品读美文。
1、欣赏读。
2、再次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3、: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
4、过渡:作者由阿炳一生的经历和乐曲旋律的变化,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人、景、曲相互辉映的动人画面。但不同的人听了曲子后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其他人听后的感受呢?那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5、品读美文。
老师选了很多美文,你先浏览一下,然后勾画出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几句话,摘录到笔记本上,再读一读。
交流一下,哪几句最能引起你的共鸣。
三、说话练习。
1、激发兴趣。
现在你就是哪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段话说出来。
2、组内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三、作业设计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去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圈画自己用的好词句。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四、板书设计:
赞叹怀念思索
二泉映月倾吐情怀表达抒发
爱......
五、我的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 识本课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解科考队员们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 读懂阅读提示,把握学习目标。
1. 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要在一节课中读懂、学会,有什么好办法?
我们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来进行阅读,也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
2.引导朗读阅读提示。
2. 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
(1)读读想想,课文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2)在课文中找一找小光和小伙伴们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想想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 自读课文,弄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 学生自读课文,不熟练、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认读生字。
2. 讨论: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 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 讨论:小光和小伙伴为了寻找、保护朱鹮都做了哪些事?
3. 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为保护朱鹮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一下,也 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中来。谁把他们的事迹读一读?
指导朗读。
五、 创设情境,激发谈话,进一步理解课文。
1. 如果小光和他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到我们班,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会向他们提出什么问题?
2. 选两位同学扮演小光和小胖子。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或向他们提问。
六、 小结。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向小光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保护身边的动物,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生机勃勃,永远多姿多彩!
七、 布置作业。
1. 复习巩固生字。
2. 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
文档为doc格式